心岳:谁会是跨境电商的新生力量?
“跨境电商”这个词,似近又远。说它近,是因为两三年前它还犹如众星中的那轮明月,政策扶持、资本热捧,火速发展之势应了雷军那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说它远,一来是跨境电商的概念诞生已有些日子了,距离被称为跨境电商元年已过去四年;再者是2016年税收新政的出台无疑给原本炙手可热的行情踩了一脚刹车,“风口”貌似慢慢缩小了。
不过,即使这样,跨境电商领域仍称得上是一片蓝海。有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跨境电商规模达7.5万亿元,同比提升25.3%,而2018年其市场交易规模或将达8.8万亿元之巨。
与此同时,消费者对平台的选择和新增用户的平台流入已开始呈现出集中化趋势,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网易考拉、亚马逊海外购、唯品国际、执御、子不语等等,市场基本被各大巨头占领。
杭州作为国内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其进行的探索和改革对全国乃至全球都有风向标意义。
那么,在巨头和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已占制高点的大环境下,后来者又如何破局抢得一杯羹?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合办公室外联宣传部部长武长虹认为,留学生和华侨华商或将是一股不可忽视的跨境电商新力量。
跨境电商中的人才痛点
跨境电商的人才问题一直是行业的一大痛点。从事跨境电商,无论运维、推广还是物流、货品等从业人员,都不是其中的关键,这些都是操作层面上的技术问题而已,而最核心的是要找到那个知道市场需求的人。
时下造成的跨境电商“爆款”现象,本质还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而真正意义上跨境电商,就应该消除商品的信息不对称,让产品和消费者直接连接起来。
作为文化、经济交流的使者,留学生和华侨华商相比一般从事跨境电商的人更能精准掌握外国人的消费心理,更精通当地国家的电商平台和各种数据工具,且懂得用当地国家的社交网络推广营销。武长虹认为,跨境电商的蓝海更多的是在国内与国外企业“最后一公里”的接力合作,而华侨华商以及留学生在这“最后一公里”的商机中,应把握机遇,发挥自身作用。浙江省侨界青年联合会秘书长孙彦也指出,要充分利用海内外华侨资源,更好地为跨境电商服务。
有位德国华侨告诉记者,在德国爱他美奶粉成为中国“爆款”时,他观察到德国并不缺乏比爱他美性价比更高的奶粉,只是国人并不知道。若华侨能参与到跨境电商中,把更价廉物美的商品引进中国,可以大大丰富国人的产品选择。
他们准备加入战局了吗?
这群既了解本国文化又通晓中国文化的留学生和华侨华商群体,他们准备好加入这场跨境电商战局了吗?
有些高校早已适时为留学生定制跨境电商专业。据了解,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办与浙江工商大学签订战略协议,将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教材编写、课题研究、人才对接会、跨境电商创业园建设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合作。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院副院长赵浩兴说:“我们学校有许多来华的留学生,这些都是具有全球化、国际化视野的商务人才,可以助力解决跨境电商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浙工财经大学、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浙江一大批高校都已经成立了留学生跨境电商相关学院进行创业辅导,通过来自非洲、欧美等国家的留学生,了解当地的需求和消费者的喜好。
华侨华商当中,则已有很多有志之士与当地中小企业展开合作,积极参与跨境电商业务,除了有商品交易,还涉及到支付、物流、报关、报检、金融、营销等方面,他们不仅可以在交易层次有所参与,更可以利用自己对当地法律与消费者的了解,做好营销与服务。
想圆梦,就请走出第一步
跨境电商在“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已经成为一条不可忽视的网上丝绸之路,并在沿线国家互通互联的大交流中再次“飞”了起来。
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Sunnatilla在了解了跨境电商相关发展事项后,高兴地说:“跨境电商是青年人最好的机会,我愿意做两国交流的使者,为跨境电商的‘最后一公里’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除了国外留学生,归国留学生也对跨境电商充满期待。杭州浙商珠宝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永静和他留学回来的女儿已开始布局珠宝跨境电子商务事业。留英归来的海宁市中宝房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语天想利用跨境电商的平台,把家乡海宁许村镇的家纺装饰布推向全球。浙三代、多国留学归来的杭州洋百分董事长陈越则希望能简化跨境电商的流程,“只要有傻瓜式的加入方式,我们年轻人就会不断加入”。
UCL海外仓林康涛:下午好,各位朋友。